一、源头分类与收集
居民/企业分类投放 - 可回收塑料(如饮料瓶、食品包装)投入专用回收桶。
- 常见回收标志:PET(1)、HDPE(2)、PVC(3)、LDPE(4)、PP(5)、PS(6)等。
专业回收体系 - 市政回收车、第三方回收企业收集塑料,运送至分拣中心。
- 拾荒者/废品站参与初级分拣(如区分透明瓶与有色瓶)。
二、分拣中心:精细分类是关键
初步分选 - 人工预分拣:去除明显杂质(如纸张、金属)。
- 机械筛分:通过振动筛按大小分离碎片。
高科技分拣技术 - 光学分选机:近红外光谱识别塑料类型(如区分PET和HDPE)。
- 密度分选:水浮法分离密度不同的塑料(如PP浮于水,PVC下沉)。
- 静电分选:利用静电吸附性分离混合塑料。
- 磁选/涡电流分选:去除金属残留物。
关键挑战:标签、瓶盖(不同材质)、复合塑料(如薯片包装)需特殊处理。
三、清洗与破碎
强力清洗 - 高温碱液去除油污、胶水。
- 摩擦清洗机去除标签和附着物。
破碎造粒 - 粉碎机将塑料切成碎片(约5-10mm)。
- 漂洗槽二次清洁,沉淀杂质。
- 脱水烘干(离心机+热风干燥)。
四、再生利用:三大技术路线
(1) 物理再生(主流方式)
- 熔融再造粒:碎片加热熔融,挤出切粒成再生塑料(rPET、rHDPE等)。
- 应用场景:
- rPET → 纺织纤维(衣服、地毯)、新饮料瓶(需食品级认证)。
- rHDPE → 管道、垃圾桶、日用品。
- rPP → 汽车保险杠、工具箱。
局限:多次回收后性能下降,适合单一材质塑料。
(2) 化学再生(新兴技术)
- 解聚还原:将塑料分解成单体或化工原料。
- PET → 乙二醇+TPA(重新合成新PET)。
- PS → 热解为苯乙烯单体。
- 热裂解/气化:混合塑料高温无氧裂解为燃油、蜡或合成气(制塑料或燃料)。
- 优势:处理复合塑料、受污染塑料,产出接近原生料品质。
(3) 能量回收(末端处理)
- 不可回收塑料焚烧发电,替代化石燃料(需严格烟气处理控制二噁英)。
五、再生塑料的应用场景
再生塑料类型
常见应用场景
rPET
饮料瓶、纤维衣物、汽车内饰
rHDPE
洗涤剂瓶、水管、快递袋
rPP
食品容器盖、园艺花盆、行李箱
rLDPE
垃圾袋、农业薄膜
六、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现实困境 - 低回收率:全球仅9%塑料被回收(联合国数据),我国2023年废塑料回收率约30%。
- 混合污染:多材质复合包装(如铝塑膜)难分拣。
- 经济性:再生料成本常高于原生塑料(石油低价时)。
创新解决方案 - 可回收设计:品牌商简化包装材质(如雀巢推出单一材质立袋)。
- 化学回收规模化:壳牌、沙特基础工业等巨头投资热解技术。
- 政策推动:欧盟强制要求2025年PET瓶含25%再生塑料。
作为消费者,如何助力塑料循环?
✅
认准回收标志:优先购买带1(PET)、2(HDPE)、5(PP)标志的包装。
✅
清洁后投放:倒空残留物,简单冲洗(避免污染整批回收物)。
❌
拒绝不可回收物:牙膏管、吸塑包装(如药板)多数不可回收。
♻️
支持再生制品:选购含再生塑料的产品(如环保服装、再生文具)。
塑料回收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产业链协同的系统工程。每一次正确的垃圾分类,都在推动塑料从“线性消耗”转向“循环再生”。当我们手持一个由旧瓶重生的新水瓶,便握住了资源永续的微小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