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白事网
详情描述
气候变化对海胆的影响:海水酸化与升温引发的生态链反应

气候变化对海胆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海水酸化和海水升温作为两大主要压力源,不仅直接影响海胆的生理和行为,还会通过改变食物网结构和栖息地环境,引发一系列生态链反应,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大转变。

一、 海水酸化的直接影响

钙化受阻与骨骼/外壳形成困难:

  • 海胆的骨骼、外壳和棘刺主要由碳酸钙(方解石)构成。
  • 海水酸化(pH值降低)导致海水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降低,同时氢离子浓度增加。这使得海胆从海水中提取碳酸钙并形成坚固结构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消耗更多能量。
  • 后果: 骨骼变薄、变脆、畸形;外壳强度下降;棘刺脆弱易断。幼体和幼虫阶段尤其脆弱,严重影响其存活率和生长。

生理功能紊乱:

  • 酸化可能干扰海胆的离子调节(维持体内酸碱和离子平衡)、代谢率、能量分配和免疫系统功能。
  • 后果: 生长速度减缓;繁殖能力下降(配子质量、数量减少);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寄生虫的侵袭;整体健康水平下降。

感官和行为改变:

  • 有研究表明酸化可能影响某些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应能力。
  • 后果: 可能干扰海胆寻找食物、躲避捕食者或识别栖息地的能力。
二、 海水升温的直接影响

代谢率增加:

  • 温度升高会加快海胆的新陈代谢速率。
  • 后果: 需要摄入更多食物来维持生长和生存;如果食物供应不足,会导致能量储备消耗、生长减缓、繁殖投入减少。

热应激与生存极限:

  • 每种海胆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和耐受上限。超过耐受上限会导致热应激。
  • 后果: 蛋白质变性、酶失活;行为异常(活动减少);严重时导致死亡。极端高温事件(如海洋热浪)可造成局部海胆种群大规模死亡。

繁殖与发育受阻:

  • 升温可能改变配子发生、产卵时间、受精率和胚胎发育速率。
  • 后果: 繁殖季节可能提前或延后,与食物(藻类)高峰期不同步;胚胎和幼虫发育畸形率增加或存活率降低。

氧限制:

  • 升温导致海水溶氧量下降,同时海胆代谢耗氧增加。
  • 后果: 可能导致缺氧胁迫,尤其是在静止水体或高密度区域,影响生长和生存。
三、 酸化和升温的协同效应
  • 酸化和升温往往同时发生,它们的联合作用通常比单一压力源的影响更严重且难以预测。
  • 例如:升温加剧了酸化对钙化的负面影响;酸化可能降低海胆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 这种协同作用对处于分布边缘(如热带或亚热带上限)的物种尤其危险。
四、 引发的生态链反应

海胆(尤其是大型草食性海胆)在近岸生态系统(如海藻林、珊瑚礁、岩礁)中扮演着关键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角色。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会通过食物网产生级联效应:

海藻林生态系统:

  • 海胆数量减少(如因协同胁迫导致死亡或繁殖失败):
    • 短期:可能导致其啃食的大型褐藻(如巨藻)过度生长,改变林下光照和群落结构。
    • 长期/局部:如果海胆是主要的植食者,其数量锐减可能使海藻林暂时繁荣。但这不是稳定状态。
  • 海胆数量失控性增加(更常见且危害大):
    • 原因: 升温可能促进某些海胆种类生长和繁殖;更关键的是,升温杀死或驱离海胆的主要捕食者(如海獭、龙虾、大型鱼类)。同时,海藻(海胆的食物)本身也可能因热胁迫而衰弱。
    • 后果: 失去天敌控制的海胆种群会爆炸性增长。它们会过度啃食大型海藻(巨藻),将原本繁茂的海藻林啃食殆尽,退化为贫瘠的“海胆荒地”。这种状态生物多样性极低,主要为硬质底栖生物和难以啃食的硬壳藻类。
    • 级联效应: 海藻林为众多鱼类、无脊椎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海藻林的消失导致依赖其生存的物种(包括幼鱼、贝类等)数量锐减,渔业资源枯竭,整个生态系统崩溃,碳储存能力(海藻是重要的蓝色碳汇)也大幅下降。

珊瑚礁生态系统:

  • 在健康的珊瑚礁,海胆(尤其是长刺海胆)是重要的“清道夫”和藻类控制者,啃食会与珊瑚竞争空间和光线的藻类。
  • 海胆数量减少:
    • 升温导致珊瑚白化死亡后,藻类容易滋生。如果此时海胆也因胁迫而减少,将削弱对藻类的控制力,使藻类更快地覆盖死亡的珊瑚骨骼,阻碍新珊瑚幼虫的附着和生长,严重延缓珊瑚礁的恢复。
  • 海胆数量增加(局部):
    • 在某些情况下(如捕食者减少),某些海胆种类可能增加。虽然它们啃食藻类,但一些海胆(如岩石钻孔者)也会直接啃食活珊瑚,对已经脆弱的珊瑚礁造成额外物理破坏。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 食物来源: 海胆是许多鱼类、海獭、龙虾、海星等的重要食物。海胆种群的变化直接影响这些捕食者的食物供应。
  • 栖息地提供者: 海胆棘刺形成的复杂结构为许多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幼鱼提供庇护所。海胆数量减少或结构受损会减少这类栖息地。
  • 竞争者: 海胆与其他食藻动物(如某些鱼类、螺类)存在竞争关系。
五、 总结与展望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酸化和升温,对海胆的生理、生长、繁殖和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些直接影响通过海胆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尤其是作为连接初级生产者和高级消费者的关键植食者/清道夫),引发了复杂的生态链反应:

  • 最显著的威胁是“海胆荒地”的形成与扩张: 捕食者减少(常因升温或过度捕捞)与海胆本身对暖化和酸化的相对耐受(或受益于藻类食物短期增加)相结合,导致海胆种群失控,摧毁海藻林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渔业资源崩溃。
  • 珊瑚礁恢复受阻: 海胆数量减少削弱了其对白化后珊瑚礁上藻类的控制能力,阻碍珊瑚恢复。
  •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包括生产力下降、栖息地结构简化、营养循环改变、碳汇能力减弱等。

未来研究和管理方向:

长期监测: 持续监测不同海域海胆种群动态、生理响应以及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 多压力源交互研究: 深入探究酸化和升温与其他压力源(如缺氧、污染、疾病、过度捕捞)的协同效应。 生态系统建模: 开发更精准的模型预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海胆种群变化及其引发的生态系统级联效应。 保护关键捕食者: 严格保护海獭、大型鱼类、龙虾等海胆的天敌,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防止海胆荒地形成的关键管理措施。 生态系统恢复: 探索在海胆荒地人工移除海胆、重新引入捕食者或移植海藻苗等恢复措施。 减缓气候变化: 根本途径在于全球共同努力,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海洋酸化和升温的趋势。

海胆的命运是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缩影。理解并应对气候变化对海胆及其生态链的影响,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韧性至关重要。